此文章為朱冬梅博士於2020年在iM智富网站發表

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病,又稱「皮炎」,常由多種原因引起,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其中內源性濕疹又以「特應性濕疹」最為常見,常與家庭遺傳有關;外源性濕疹以接觸性濕疹最為常見。現代醫學對濕疹的治療通常內服抗敏感藥物,外用含有不同強度的類固醇藥膏。因為本病纏綿難癒,部分患者也會配合中藥治療本病。

濕疹在中醫屬於「瘡」的範疇,臨床上根據發病部位或範圍的不同而命名不同,如全身泛發型的稱為「浸淫瘡」;身起紅粟、瘙癢出血的稱為「血風瘡」等等。濕疹雖然是皮膚表面疾患,但中醫理論認為本病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所以調理臟腑氣血失調是中醫治療本病的核心。

急性濕疹患者的體質多為濕熱型,此類患者常常飲酒多,喜食肥甘厚味,皮損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糜爛、劇烈瘙癢為特點,反覆難癒。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祛風止癢的藥物,如苦參、黃芩、黃連、龍膽草、梔子、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等;慢性濕疹患者的體質多為血虛風燥型,此類患者皮膚乾燥脫屑,容易脫髮,月經量少,皮損以皮膚浸潤肥厚、色素沉著、表面有鱗屑、瘙癢劇烈為特點,治療以養血潤燥、熄風止癢為主,常用藥物有地黃、當歸、川芎、赤芍、白芍、地膚子、白蒺藜、蒼耳子等;慢性濕疹另一種常見體質類型是脾虛濕盛型,此類患者常常飲食量少,容易腹瀉腹脹,疲勞乏力,皮損以皮疹顏色暗、滲出不多、滲液清稀、瘙癢不重為特點,治療以健脾利濕為主,常用藥物有白术、茯苓、黨參、蒼術、陳皮、澤瀉、薏苡仁、山藥等。小兒濕疹多屬於此種類型,因為小兒肺臟嬌弱、脾常不足,所以容易患此種類型濕疹。

濕疹患者一定要忌口,因為飲食失當容易阻礙脾的運化導致水濕內停發為濕疹。如多飲酒和多食油膩、辛辣、腥臊之物容易內生濕熱,多食生冷水果及經常飲冰凍飲料容易損傷脾陽。脾陽不振,水濕不運導致脾濕內生。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