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驗案一則
帶狀皰疹驗案 陳先生 男 72歲 2016.05.28初診 主訴:左側上肢內側牽扯樣燒灼感2天。 現病史:左側上肢內側牽扯樣燒灼感2天。患者述2天前行心臟超聲檢查後出現左側上肢内侧牽扯樣燒灼感,夜間難以入睡。平素行久時出現氣短,無明顯胸悶,一直中藥調理。胃納可,大便可,睡眠平素可。舌淡紅苔薄,脈弦細。 診斷:痹證 (頸椎病;帶狀皰疹待排) 治療方案:針刺治療,針法以夾脊穴配合局部圍刺為主,電針連續波,30分鐘。 2016.05.31 2診:患者述上肢內側燒灼樣疼痛減輕,好轉1-2成,左側肩胛骨處疼痛,仍難以入睡。查體見上肢內側皰疹,考慮帶狀皰疹侵犯頸部神經根造成的神經痛。建議西醫就診抗病毒治療。 修正診斷:蛇串瘡 辨證分型:肝腎陰虛 肝膽濕熱 治療方案: 針刺:同前 中藥:給予龍膽瀉肝湯與一貫煎合方加減,方藥如下: 北沙參 10 當歸10 地黃10 川煉10 枸杞5 龍膽15 黃芩10 梔子15 車前子15 澤瀉10 柴胡10 炙甘草10 蜈蚣2條 3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6.06.04 3診:患者泡疹全部發出,局限在上肢內側至小指和無名指。泡疹發出後疼痛仍劇烈,針刺挑破後,外用自備抗病毒外用乳膏。 治療方案: 針灸: 1、針刺夾脊穴及上肢內側小腸經穴,電針連續波,30分鐘。 2、中藥調方如下:減輕養陰柔肝力量,去北沙參,增加清泄肝膽濕熱力量加茵陳15 甘草10 當歸10 梔子10 地黃20 澤瀉10 柴胡10 龍膽10 黃芩10 車前子10 蜈蚣2條 茵陳15 白術10 3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6.06.07 4診:泡疹已經逐漸乾癟,疼痛較劇烈,夜間較難入睡。該患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診斷無疑,考慮患者形體消瘦,氣力較弱,且現胃口欠佳,暫停中藥3天,恢復胃腸自身調理功能。繼續針刺治療,針法同上。 2016.06.11 5診:泡疹已結痂,但疼痛劇烈不緩解,胃納差較前好轉。本次組方調整用藥,清利肝膽濕熱前期奏效1-2成,後期無泡疹僅遺留後遺神經痛給予行氣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調整中藥方劑如下: 瓜蔞30 炒梔子10 紅花5 白花蛇舌草30 蜈蚣2條 金銀花15 白術10 甘草15 白芍20 醋三棱10 醋莪術10 醋香附10 3劑水煎服 早晚飯後分服。 2016.06.14 6診:患者上肢內側及背部疼痛大減,疼痛減五成以上,夜晚可安然入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泡疹已經結痂脫落。 守方再進3劑,水煎服,早晚飯後分服。 2016.06.18 7診:患者背部及上肢內側燒灼樣疼痛十去七八,可安然入睡,胃納差。暫停中藥3天,給胃腸自身恢復。繼續針刺治療,方案同前。 2016.06.28 8診:患者無背部疼痛,僅遺留上肢內側燒灼樣疼痛,十去七八,胃納仍差。給予中藥健脾益氣開胃。方藥如下: 黨參10 黃芪15 白術10 炙甘草10 茯苓10 法半夏10 黃連3 陳皮10 焦三仙各15 雞內金10 5劑水煎服 早晚飯後分服。 2016.07.05 9診:患者上肢內側燒灼樣疼痛十去八九,胃納差較前好轉,繼續中藥給予行氣止痛,活血通絡兼祛濕之中藥口服,方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