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發表文章

什麼樣的人適合推拿治療?

1、長期從事伏案工作者,如辦公室工作者 此類職業需要長期保持某種姿勢進行工作,固定的姿勢使得肩部、頸部、上背部分肌肉長時間處於緊張收縮的狀態,而肌肉內部的血液循環亦保持較慢的速度,隨著時間的積累,血液內的氧氣不足以供應肌肉,使肌肉進入了無氧呼吸的狀態,無氧呼吸所產生的的代謝廢物即為乳酸,可導致肌肉酸痛的症狀。肌肉在無氧呼吸狀態下,伸縮較為困難,彈性相對較弱。彈性變差的肌肉會在進行與之相關的活動時,給人一種“拉扯”的不適感。而彈性變差也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的惡化,使乳酸代謝速度變慢,延長不適症狀的持續時間。 2、運動愛好者 跑步愛好者的腿部肌肉使用頻率較高,但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和運動後的拉伸,也會導致局部肌肉出現緊張的狀態,因為在劇烈運動過程中,肌肉也會通過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如果運動後沒有進行適當的放鬆拉伸,也會導致腿部肌肉的緊張和僵硬。腿部肌肉彈性變差,亦會減弱其緩衝作用,使力量直接作用於關節及軟骨,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3、需要久站、久坐者,如教師、銷售業工作者 需要久坐、久站者,其脊柱和周圍相關肌群需要長時間保持緊張狀態。如沒有進行適當的放鬆,則會引起局部肌肉的緊張和彈性變差,脊柱直接受到的力量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亦隨之升高。 現代推拿是一種基於中醫理論、現代解剖學等多學科的一種綜合療法,它通過點穴、按揉、拉伸等方法,拉伸和放鬆患處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經過持續的推拿治療,已經變硬的軟組織也可以恢復柔軟的狀態,可有效緩解肌肉疲勞,預防症狀進一步惡化,發展為不可逆的損傷。   (註冊中醫師楊皓文)

更年期綜合征的中西醫病機

西醫發病機制: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是由於卵巢衰竭、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下降,循環雌激素水平下降,因而導致負反饋抑制消失,下丘腦垂體性生殖中樞功能紊亂,過度分泌促性腺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等,因而影響到下丘腦血管運動中樞和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的血管舒縮症候群,以及失眠、情緒失調等一系列精神心理症狀。研究表明,卵巢衰竭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衰竭,對於下丘腦垂體中心的多種內分泌調控中樞均產生了影響,導致其功能失調。 1.雌激素  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性腺激素(FSH)敏感性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绝经过渡期早期的特征是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甚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系因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过多分泌所致。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妇女体内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肾、脑等组织也可促进转化。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高于雌二醇。 2.孕酮  在绝经过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因此仍有孕酮分泌,但因为卵泡发育时间长,黄体功能不全,孕酮量减少。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孕酮,极少量孕酮可能来自肾上腺。 3.雄激素  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是睾酮和雄烯二酮。绝经前,血液中50%的雄烯二酮和25%的睾酮来自卵巢;绝经后雄烯二酮产生量约为绝经前的一半,其中85%来自肾上腺,15%来自卵巢间质细胞。绝经后卵巢主要产生睾酮,而且量较绝经前增多,系因卵巢间质细胞受到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致。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的显著降低,使循环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显著上升;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使游离雄激素增高,因而绝经后有些女性出现轻度多毛。 4.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渡期仍有排卵的妇女,其FSH在多数周期中升高,而LH还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小于1。绝经后,FSH、LH明显升高,FSH升高更为显著,FSH/LH>1。在自然绝经1年内,FSH能上升13倍,而LH仅上升3倍,绝经2~3年内,FSH/LH达最高水平,以后随年龄增长渐下降。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围绝经期GnRH的分泌增加,并与LH相平行。 6.抑制素  绝经后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并抑制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水平呈负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中醫病機:本病的发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所出现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素体肥胖痰多,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而致气滞血淤,痰淤互结而为病。 若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由于天癸渐绝,冲任脉虚,精血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或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使心肾阴阳水火失去平衡,形成心肾不交。 若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形成脾肾阳虚之症。  

長新冠咳嗽的中醫治療優勢

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一直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獨特優勢。中醫治療長新冠后咳嗽也通常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咳嗽咳痰症狀給與相應的治療方案。 第一階段患者在剛剛感染新冠病毒後通常第3-4日後出現咳嗽症狀,此時的咳嗽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風寒咳嗽 症狀:咳嗽聲重,畏寒發熱,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頭痛,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或葛根湯 組成:麻黃、杏仁、紫菀、百部、桔梗、白前、前胡、紫蘇葉、荊芥、陳皮、生甘草。 風熱咳嗽 症狀:咳嗽頻劇,咽痛咽幹,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黃,鼻流黃涕,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杏仁、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生甘草。 痰熱壅肺 症狀:咳嗽,痰色黃稠而難排出,胸悶,口幹,口苦,小便黃,大便幹,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加減 桑白皮、黃芩、梔子、知母、橘紅、桔梗、瓜蔞仁、麥冬、浙貝母、生甘草、茯苓、魚腥草。 第二階段 患者轉陰後仍遺留咳嗽,此時的咳嗽多表現為一下幾種類型: 風邪犯肺 症見咳嗽陣作,咳伴咽癢,乾咳或少痰,咯痰不暢,常因冷熱空氣、特殊氣味誘發,身無明顯寒熱,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或滑。 治法:疏風宣肺,止咳化痰。 方藥:止嗽散加減 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荊芥,陳皮,生甘草,防風,枇杷葉15g。 肺陰不足 症見乾咳,痰少黏白,或聲音逐漸嘶啞,口幹咽燥,起病緩慢,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 沙參,麥門冬,玉竹,天花粉,桑葉,生甘草,川貝末,北杏仁。 肺脾氣虛 症見咳嗽,有痰,白色,偏稀薄, 胃納一般,疲勞,自汗,氣短,舌淡紅苔薄, 脈弱。 治法:補肺益氣,健脾化痰 方藥:升陽益胃湯加減 黃耆、半夏、人參、炙甘草、獨活、防風、白芍、羌活、橘紅、茯苓、柴胡、澤瀉、白朮、黃連、生薑、大棗 外寒內飲 症見咳嗽,夜晚嚴重,咳痰水樣帶泡,痰量較多,疲勞,怕冷, 胃納一般,大便偏軟,舌淡紅苔薄白水滑,脈滑弱。 治法:溫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 細辛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乾薑 麻黃 桂枝 白芍 半夏 麥冬

什麼是肩周炎?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Frozen shoulder),多發於40~50歲以上的人群,故又稱“五十肩”、“凍結肩”、“漏肩風“,其發病女性多於男性,且近幾年來呈上升趨勢。 肩周炎的主要表現是肩關節僵硬和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會在夜間加劇,有時會影響睡眠。其癥狀和體征通常緩慢出現,然後逐漸加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癥狀會逐漸好轉,通常在 1 到 3 年內康復。 肩周炎在同一側復發的情況並不常見。 但有些人會在另一側肩部復發,通常在五年內復發。 肩周炎在發生后,通常分三個階段緩慢發展: 1、冷凍階段(Freezing stage):肩部的任何活動都會引起疼痛,肩部的活動能力受到限制。 這一階段持續 2 到 9 個月。 2、凍結階段(Frozen stage):在這一階段,疼痛可能會減輕。 但是,肩部會變得更加僵硬。 使用肩部變得更加困難。 此階段持續  4 到 12 個月。 3、解凍階段(Thawing stage):肩部的活動能力開始改善。 這一階段持續 5 到 24 個月。 【病理變化】 肩關節(Shoulder joint)屬球窩關節,其由三塊骨組成:上臂骨(肱骨,Humerus)、肩胛骨(Scapula)和鎖骨(Clavicle)。 上臂骨的頭部與肩胛骨的淺窩相吻合。 外有堅固的結締組織(稱為肩關節囊,Capsule)圍繞著關節。 為了讓肩部更輕鬆地活動,囊內有滑液,可起到潤滑肩關節的作用。 當肩周炎發生時,關節囊因發炎而增厚、變硬,內部滑液亦有所減少,因此肩關節的活動變得較為困難。 【風險因素】 1、年齡和性別40歲及以上的人,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患肩周炎。 2、肩部長期靜止或活動受限者 肩部經常處於靜止狀態的人患肩周炎的風險較高,肩部活動受限可由多種因素造成,包括: (1)肩袖損傷 (2)手臂骨折 (3)中風 (4)肩部術后 3、全身性疾病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是足跟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其癥狀主要表現為局部刺痛(多為足跟部),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久坐、久臥後剛剛起身站立時,經過活動後疼痛可緩解。 【病理變化】 足底筋膜是連接跟骨和腳趾根部的一條組織帶(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它支撐著足弓,並在行走時吸收衝擊力。對於部分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來說,筋膜上所受到的張力、壓力會導致微小撕裂,筋膜反覆拉伸和撕裂會使其受到刺激或發炎。 但仍有許多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 【風險因素】 1、年齡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於 40 至 60 歲的人群。 2、運動 長跑、跳芭蕾舞和有氧舞蹈等對足跟和附著組織造成較大壓力的運動,可能會導致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3、足部力學 扁平足、高足弓甚至不典型的行走方式都會影響站立時體重的分佈,從而給足底筋膜帶來更大的壓力 4、肥胖 過重的體重會給足底筋膜帶來額外的壓力。 5、經常站立的職業 工廠工人、教師和其他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堅硬地面上行走或站立的人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會增加。 【併發症】 忽視足底筋膜炎會導致慢性足跟疼痛,從而妨礙正常活動。 為了避免足底筋膜炎疼痛,很可能會導致走路方式的改變,進而引發足部、膝部、髖部或背部出現問題。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類發生在頸椎及其周圍組織的退行性疾病。 所謂“退行性疾病”,是指組織或器官的功能或結構逐步惡化的疾病,其發生發展受到人體老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 換句話說,頸椎在老化或過度磨損后,可導致頸椎間盤脫出、骨質增生、韌帶肥厚,進而壓迫局部神經、血管甚至脊髓,出現頸背痛,上肢麻木,頭暈,噁心,行走困難等綜合癥狀。 頸椎病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老年人及辦公室人員、會計、駕駛員職業人群高發 根據梅奧診所的統計顯示,超過85%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受到頸椎病的煩擾; 而近年關於頸椎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辦公室人員、會計、駕駛員職業人群的頸椎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職業,其中,一項歷時1年的臨床報導顯示,辦公室人員頸椎病的發病率可達49%。 因此,老年人群體和頸椎病高發職業人群應特別注意頸椎的健康。 發病隱匿,病程較長 大部分患者在出現頸椎關節紊亂的初期並無明顯癥狀,僅僅是感覺到頸部易疲勞,耐力較過去降低; 或在常規體檢時意外發現頸椎生理曲度變化。 上述情況出現時,已經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關節盤的損傷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病情加重,關節嚴重失穩,形成周圍組織的壓迫,其治療成本的增加是難以估計的。 癥狀複雜 頸部含有豐富的血管及神經,當頸椎病造成不同的組織受到壓迫,可產生不同的癥狀: (1)頸型頸椎病:患者以頸部酸、痛、脹及不適感為主。 頸型頸椎病的主要癥狀就是出現頸部的不適,頸部發脹、發酸、發痛,總感覺頸部托不住他的頭,總覺得頭比較重,脖子沒勁。 (2)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椎神經支配的區域有較典型的麻木、疼痛等癥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這是臨床最常見的,它的主要癥狀是出現上肢的癥狀,也就是說,神經根受壓了,那麼神經根所支配的區域出現感覺上的障礙、運動上的障礙,也出現疼、脹、手指頭髮麻,有時上肢像觸電那種感覺。 (3)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以脊髓受壓而引起的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為主。 脊髓型頸椎病是比較嚴重的一型,也是預後不好,對身體危害最大的一種。 它的主要癥狀是出現下肢或上肢的癥狀,上肢出現肌肉的萎縮、沒有力量、拿著東西突然就掉了,拿不住,感覺上肢沒勁,但多數病人出現的是下肢的癥狀,突然感覺走路踩不實,如同踩棉花的感覺,有時腿發沉,腳總抬不起來,感覺腿就好像灌了鉛一樣似的。 (4)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以椎動脈供血不全及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受刺激為主。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為椎動脈受壓、刺激造成的腦供血方面的問題,它的癥狀主要以眩暈為主,頭暈,有時有頭痛,頭暈厲害的,還可以出現噁心,另外視力方面,有時有的病人也出現視物不清,有時看東西總有雙影。 (5)交感型頸椎病:患者以交感神經興奮或交感神經抑制引起的癥狀為主。 交感型的頸椎病,若表現在頭部,可以出現頭痛、偏頭痛、長期的偏頭痛、頑固的偏頭痛,其它治療方法都沒有效果; 另外表現在心血管方面,它心電圖可能是正常的,但是病人總是感覺到心慌、氣短,還有的病人可引起頸型高血壓,由於交感神經的興奮,血壓突然升高了; 有的病人還出現交感神經抑制,它的表現正好和剛才說的癥狀相反,可能突然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另外還可以出現一些眼部的癥狀,比如眼部發幹,視東西不清楚等,我們都歸到交感型頸椎病範圍之內。 (6)食道壓迫型頸椎病:患者以食道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 食道型頸椎病主要表現在在它的吞咽困難,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食物經過咽部總感覺不適,很困難往下咽,開始時表現在硬質的食物,以後發展嚴重了,對軟質的食物或流質食物都有這種感覺。 (7)混合型頸椎病:患者具有前述兩種以上的癥狀。 混合型頸椎病也就是說在前六型的基礎上,它的癥狀超過兩型,比如說它有神經根型癥狀,又有椎動脈型的癥狀,兩型以上,我們把它歸為叫混合型頸椎病,這個在臨床上也是最多見的。 根據對自身癥狀的認知,人們可判斷自己是否已經患有頸椎病以及患病的類型,但明確診斷還需前往醫院,結合頸部影像學(X-RAY、CT SCAN)檢查。

新冠感染後遺症咳嗽的食療方案

近期有許多新冠確診患者,轉為陰性後,仍有咳嗽的症狀,有的甚至可持續數月之久。 慢性咳嗽是感染新冠肺炎的常見後遺症之一,WHO出版的《COVID-19相關疾病的自我管理》第二版指出:“新冠感染可導致長期的健康問題和症狀…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12周以上,現被稱為新冠感染後遺症或長期新冠。”也就是說,咳嗽的症狀通常會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甚至在病毒量在體內已經較少的情況下,仍會持續。 對於所謂的“長期新冠”,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由於感染熱病後,肺陰虧損或肺氣不足,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引起了慢性咳嗽。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湯水,可用以緩解感染新冠後的慢性咳嗽: 應用指征: 曾感染過新冠肺炎,現已轉陰 持續咳嗽超過1周 材料: 沙參10g 百合15g 陳皮10g 杏仁5g 紫蘇葉5g 茯苓10g 生薑2片 做法: 上述藥物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煮30分鐘。取湯汁飲用即可。  

抗疫中成藥使用原則(續)

抗疫中成藥使用原則(續) 本期我們繼續分享由衛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有關中醫減輕新冠肺炎症狀的後半部分: 新冠肺炎分期治療: 2.2 轻型 (1)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紧憋气,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 厚腐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推荐处方:寒湿疫方 基础方剂:生麻黄 6g、生石膏 15g、杏仁 9g、羌活 15g、葶苈子 15g、贯众 9g、地龙 15g、徐长卿 15g、藿香 15g、佩兰 9g、 苍术 15g、云苓 45g、生白术 30g、焦三仙各 9g、厚朴 15g、焦 槟榔 9g、煨草果 9g、生姜 15g。 服法:每日1剂,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 饭前服用。 (2)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推荐处方:槟榔 10g、草果 10g、厚朴 10g、知母 10g、黄芩10g、柴胡 10g、赤芍 10g、连翘 15g、青蒿 10g (后下)、苍术10g、大青叶 10g、生甘草 5g。 服法:每日 1 剂,水煎 400ml,分

抗疫中成藥使用原則

抗疫中成藥使用原則 防疫的關鍵時期,教會大家使用中成藥對抗病毒。現將防疫中成藥使用指征介紹給大家,供參考: 銀翹散:咽痛初期 連花清瘟顆粒:咽痛合併咳嗽初期 葛根湯:頭痛、怕冷初期 頭痛合併胃口差:葛根湯+小柴胡湯 腹瀉合併胃口差:藿香正氣水或丸劑   糾正失調的體質狀態是抗疫的關鍵,某種程度上,中醫理論所倡導的達到平衡的體質狀態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提高免疫功能。 長期咽痛咽乾:知柏地黃丸 長期疲勞怕冷(青壯年):補中益氣丸 長期疲勞怕冷(老年人):金匱腎氣丸 貧血患者:歸脾湯 長期胃口差:理中丸 長期腹瀉:參苓白朮散   另外,為大家引入由衛健委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的中醫診療部分(節選),以供參考。 1.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 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 口服液) 臨床表現 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內地)、連花清瘟膠囊(內地)、疏風解毒膠囊(內地) 2.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2.1 清肺排毒湯 適用範圍:結合多地醫生臨床觀察,適用于輕型、普通型、 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礎方劑:麻黃 9g、炙甘草 6g、杏仁 9g、生石膏 15~ 30g(先煎)、桂枝 9g、澤瀉 9g、豬苓 9g、白術 9g、茯苓 15g、柴胡 16g、 黃芩 6g、姜半夏 9g、生薑 9g、紫菀 9g、冬花 9g、射干 9g、細 辛

九種體質話養生——痰濕體質的食療方法

九種體質話養生——痰濕體質的食療方法 本期我們介紹第五種常見體質——痰濕質的食養方法。 【如何確定自己是痰濕體質呢?】 痰濕體質的人,常表現為體形肥胖、胸悶痰多、困倦身重、舌體胖大、苔白膩,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並非完全表現為單純一種體質特點,常常是兩種以上的症狀合併出現,因而不能以一種體質定論,如陽虛體質的人常伴有氣虛、痰濕症狀;氣鬱體質的人常伴有血瘀症狀。因而不建議自行中藥食療調理,可諮詢註冊中醫師鑒別何為主症,治療或調理應從哪方面入手等。 【食养方法】 1.健脾利湿、化痰泻浊。饮食上应注意掌握低脂低糖、清淡少盐,即性质平和、热量较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衡膳食。忌各种易于留湿的食物,如面食类、甜食、酒、冷饮、竹笋、蚕豆等。 2.适当通利,消脂利湿。痰湿质多与饮食膏粱厚味,及环境洼地多湿等有关,故饮食宜萝卜、冬瓜、芹菜、赤小豆等消滞通利之品。 3.禁食油腻厚味、辛辣食物或发物。 4.力戒烟酒。烟为辛热秽浊之物,易生热助湿。酒性热而质湿,饮酒无度,必助热生痰,酿成湿热。 【推荐食材】 薏苡仁、苋菜、竹笋、茭白、黄瓜、葫芦、佛手、海带、玉米、赤小豆、绿豆、茯苓、冬瓜、荷叶、豆蔻、草果等。 【推荐食养方】 1.扁豆薏苡仁粥 扁豆30g,薏苡仁15g,粳米60g。将扁豆、薏苡仁、粳米洗净,加水煮成粥。佐餐食用。 2.佛手茶 鲜佛手15g(或干品6g),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編寫:楊皓文 審稿:朱冬梅   【參考文獻】 [1] 施洪飛,方泓 . 中醫食療學 .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2]王琦 . 中醫體質學 .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