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傳統療法

推拿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傳統療法,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推拿療法具有療效確切、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中。

 

推拿的原理與作用

推拿療法的理論基礎源於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結合西醫解剖和病理診斷,通過手法刺激人體特定部位,調節生理和病理狀態,達到康復目的。 其主要作用包括:

  1. 疏通經絡: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迴圈和淋巴流動,協調組織和器官功能。
  2. 調和氣血:通過柔和輕軟的手法,循經按穴,調節全身氣血,增強機體健康。
  3. 提高免疫力:推拿具有抗炎、退熱、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幫助機體抵抗疾病。
  4. 緩解疼痛:通過調整肌肉緊張度和運動度,緩解疼痛癥狀。
  5. 改善功能:推拿可以改善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推拿的手法與分類

推拿手法多樣,常見的包括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等。 根據治療目的的不同,推拿可分為保健推拿、運動推拿和醫療推拿。 具體手法如下:

– **按法**:用指尖或掌指在患者身體部位有節奏地按下。

–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體表做環旋運動。

– **推法**:用力推動,適用於肌肉豐厚處。

– **揉法**: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旋轉活動。

– **捏法**:捏起皮膚並捻轉擠壓。

 

推拿的臨床應用

推拿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涵蓋了骨傷科、內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臨床應用實例:

  1. 骨傷科:推拿可用於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疾病。 例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通過針灸聯合推拿療法,可以顯著緩解疼痛並改善功能。
  2. 內科疾病:推拿對高血壓、冠心病、腦供血不足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推拿還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如促進胃蠕動、增強小腸吸收功能。
  3. 婦科疾病:推拿可用於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例如,原發性痛經患者通過推拿治療,可以顯著減輕疼痛癥狀。
  4. 兒科疾病:推拿在兒童腦癱康復中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改善運動功能和認知能力。
  5. 神經系統疾病:推拿對失眠症患者有顯著療效,能夠改善睡眠質量和時間。

 

推拿的注意事項

儘管推拿療法安全有效,但在施治過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項:

  1. 適應症與禁忌症:推拿適用於多種疾病,但對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等疾病需禁用。
  2. 施治時間:患者饑餓、飽食、疲勞或精神緊張時不宜進行推拿。
  3. 特殊人群:孕婦、婦女經期及產後不宜進行腰腹部推拿。
  4. 避免併發症:推拿過程中應避免皮膚破損、骨折、潰瘍等部位的刺激。

 

總結

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其在骨傷科、內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效果顯著,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然而,在施治過程中需注意適應症與禁忌症,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人化調整,以確保療效和安全性。

 

 

Picture of 朱冬梅博士

朱冬梅博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助理教授及碩士生導師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中國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
廣州中醫藥大學特聘副教授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士, 碩士, 博士
朱博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二十餘年,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曾主持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一項,《中醫特色療法活用全典》副主編

(中環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