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醫治療

本文為朱冬梅博士於2016年4月在am730網站發表

臨床上常見的腰痛多由勞累過度、感受外邪或腎臟虧虛引起。中醫主要根據急性期和緩解期腰痛的性質、部位、發作頻率和素體的陰陽虛實進行辨證再分型治療。一般分為四個類型:寒濕痺阻型、濕熱痺阻型、氣滯血瘀型、腎精虧虛型。針對不同類型的腰痛採用中藥內服、外敷、針刺、艾灸、推拿、火罐或刺血等方法以達到清利濕熱、散寒行濕、活血化瘀、滋補腎精和通絡止痛的目的。針灸治療一般以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穴如腎俞、大腸俞、命門、腰陽關、環跳、陽陵泉和腰部夾脊穴為主,同時配合肢體遠端特定穴協同治療;推拿治療主要採用鬆解類和整複類手法對疼痛部位進行和緩、滲透、持久及有力的鬆解,並根據患者耐受度給予的一種或幾種方式的關節整複。
急性期過後,建議患者自行採用運動療法如游泳、仰臥架橋或飛燕運動等,可明顯增強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協調性,從而增加腰椎穩定性以減少復發。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