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患者,女性,58歲,因右足跟痛半年餘就診。患者主訴右足跟部疼痛,尤其在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有所緩解。患者曾嘗試口服止痛藥、局部熱敷及物理治療,但效果不佳。經朋友推薦,患者前來針灸科就診,希望通過激痛點針刺治療緩解症狀。
診斷與評估
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結合足跟痛的常見病因分析,初步診斷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激痛點引起的足跟痛。足跟痛的典型特徵包括早晨起床時疼痛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減輕,但負重活動後疼痛加重。此外,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激痛點是足跟痛的主要誘因之一。
激痛點定位與針刺治療
1.腓腸肌激痛點定位
腓腸肌位於小腿後側,起自脛骨內、外側髁,止於跟腱。腓腸肌的激痛點通常位於腓腸肌深部,可通過按壓膝蓋下方或腳踝後方來誘發疼痛。
2.比目魚肌激痛點定位
比目魚肌位於小腿後側,起自脛骨內、外側髁,止於跟骨結節。比目魚肌的激痛點包括上端外側和下三分之一處,這些區域的激痛點可引發足跟痛和跟腱疼痛。
3.針刺方法
-
- 腓腸肌激痛點針刺:患者取俯臥位,治療師用拇指或無名指按壓腓腸肌深部,找到明顯的壓痛點(通常為條索狀硬結)。在壓痛點處垂直進針,深度約1-2釐米,快速提插20~30次,頻率為20次/秒。
- 比目魚肌激痛點針刺: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治療師用拇指按壓比目魚肌上端外側或下三分之一處,找到壓痛點後進行針刺,方法同腓腸肌激痛點針刺。
4.治療過程
每次治療選擇1-2個主要激痛點進行針刺,每週治療1次,共治療4次。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疼痛反應和局部肌肉反應,確保針刺深度和頻率適宜。
治療效果
經過4次治療,患者右足跟痛明顯緩解,行走時疼痛減輕,生活品質顯著提高。患者在治療結束後1個月隨訪時,疼痛完全消失,未再出現復發情況。
討論與總結
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激痛點是足跟痛的主要誘因之一,針刺治療通過刺激局部激痛點,可有效緩解疼痛並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針刺治療的優勢在於其快速、直接的作用機制,能夠迅速解除局部緊張和炎症反應。